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精神,命名为“咸师精神”,立足地域,以“咸”字点明学校地处秦汉文化腹地、大秦古都咸阳,“师”字则说明了学校办学历程的根基,贯通起学校“艰苦筹创、三点办学、合校升本、进取图强”的办学脉络,反映出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名称沿用之时师院人不肯舍弃的情怀用字。
“咸师精神”内涵包含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诚朴敦行、学以致用的育人品格,求真务实、惟新致志的文化品格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是师院人创业、发展、奋斗的精神支点、价值追求和内生动力。
(1)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回顾学校近四十年的发展史,从“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院校”;从周至哑柏筹创、“三点分散办学”到现代化校园;从初始“500名”招生到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万余人,累计为社会输送高级应用人才10多万人。每一步都包含着一代代师院人胸怀抱负、不畏艰辛、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节。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诠释什么是师范的时候说:“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教师,要有渊博扎实的学识,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在师范院校中,不仅教师要以此为治学为师的根基,更要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以“厚德•博学”为校训,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就是要求师生重视修养,努力学习,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德行深厚,又要学识渊博,坚持德才并重,和谐统一,自觉肩负起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3)诚朴敦行、学以致用的育人品格
诚朴敦行出自《礼记》。“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学以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大学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师院人是为师者,是求学者,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要脚踏实地,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努力成为至善至美、奉献社会的有用之人。
(4)求真务实、惟新致志的文化品格
学校地处秦汉腹地,师院人受秦汉文化的滋养,已积淀出“大气大度、和睦包容、革故鼎新、务实图强”的文化品格。“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惟新致志出自《孟子》。“惟新”是追求创新之意,表明我们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求新求变求突破。“致志”指聚精汇神,含咏孕育,全力以赴,从而实现确立的志向和目标。学校已确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全体师院人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赶超越,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以全神贯注的心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发展目标奋力拼搏,全方位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