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中国高校后勤协会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5-12-15    来源:后勤管理处    点击次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教发〔20134号)文件精神,对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 各学校要以数字化能源监管体系建设为核心,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主线,以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之星”、创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发挥“三服务,两育人”的功能,推进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持续开展节约型校园重大课题研究,开启“绿色校园品牌建设,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与制度保障

第二条 节约型校园建设组织机构

1.各学校由校领导牵头,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并作为校级常设委员会之一,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文件和制度,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决策。

2.学校设置常设的能源专门管理部门和人员,承担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的节约型校园具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3.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节约型校园建设专家顾问机构或机制,参与本校节约型校园规划与建设相关决策。

4.由具体责任部门落实校园能源监管系统的建设与实施。

5.学校应在能源管理机构中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配备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岗管理。

第三条 能源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建设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对拟开展的项目建设开展节能相关性审查,对节能专项进行调查论证后方可开展建设。

2.建立校园设施运行监管制度。对基础设施、关键设施和重点耗能设施进行有效的运行监管,建立管理和维修保养台账。

3.建立学校各类能耗统计审计制度。根据国家相关能耗统计和审计要求,定期对本校能耗进行统计审计。

4.建立能耗公示制度。通过校园网络等媒介进行相关能耗公示,公开能耗信息,开展能耗数据的公共监督。

5.建立节能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学校能源消费情况,建建立健全能源指标化管理体系,并严格管理执行,做到经费包干、明补实收、保障使用、杜绝浪费,实施节能管理考核与奖惩。

三、能源利用与规划建设

第四条 制定各类能源、资源利用与建设规划

1.学校要把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纳入到本校全面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推进实施。

2.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结合本校地理环境和用能特点,科学制订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建设规划。

3.在校区建设或校区改造过程中,积极开展低碳化空间布局及交通规划。

4.减少自来水未经控制直接用于浇水冲洗,尽可能采用非传统水源实现景观和绿化灌溉,浇水采用微灌、滴灌等手段。

5.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

6.校园内增加透水路面铺装,积极开展雨水、中水回收利用。

第五条 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执行相关节能标准

1.根据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求,新建建筑应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筑节能率必须达到65%以上的设计要求。

2.积极采用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开展既有建筑改造,改造实施满足国家和地区节能改造标准。

四、能源监管系统建设

第六条 校园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是学校开展有效的能源管理的基础要求和基本保障,学校应逐步建立完善适应本校管理需求的能源监管系统,为后续深入开展校园管理节能奠定基础。

具体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校应制定全面的校园能源监管系统建设整体技术方案及分年度实施计划。

2.建立全面的能源、水、气、热的自动化计量传输系统,全校建筑计量远程计装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并不断完善。

3.针对用能建筑分项计量计装率应达到20%以上。

4.整体平台建设应满足校园建筑监管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要求,并按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行规范建设。

5.系统所采用计量装置、数据传输装置等硬件产品应满足国家相关行业认证。

第七条 能源监管计量点设置应满足学校节能管理需求

1.教学区对照明、空调等实施分项计量。

2.公共区域照明、动力、特殊用电实施分项计量。

3.科研用房进行分户计量及重点设备计量监管。

4.行政办公部门实施分户计量。

5.食堂、场馆、会场、体育功能设施等独立分类计量。

6.学舍、青年教师公寓、周转住宅、商铺分户预付费计量。

五、节能技术应用

第八条 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泵)、能源梯级利用、热回收、低位能利用,推进技术节能工作。

1.在全校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传统能源的有效补充。

2.提升能源梯级利用、热回收、低位能等在学校总能源利用中的比例。

第九条 其他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

1.采用节能照明技术。

2.采用节水器具等节能技术及产品的应用。

3.实施寒暑假节能运行策略。

六、校园能源监管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十条 加强校园节能运行管理,落实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节能。

1.学校应设置能源监管系统的专门运行管理部门。

2.建立能源监管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维保机制。

3.设立能源监管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系统的深化建设和运行维护。

4.设置能源管理的专门岗位,并将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能落实到各级基层部门,齐抓共管。

5.能源监管系统应具备全校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周期性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备份,保障数据的准确完整。

6.应建立针对本校能源监管系统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7.对能源管理部门人员应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专业培训,并不定期开展同行业务交流。

七、统计与审计

第十一条 做好校园能源资源消耗的统计与审计工作。

1.学校应通过校级信息平台开展建筑与部门能耗数据公示,建立行为示范,对不合理用能提出批评与建议,形成良好氛围。

2.每年对学校典型建筑、典型部门开展能源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根据本校学科与工作特点,制定并建立适应于本校的能源、用水指标化管理体系,按部门性质实施指标化管理。

八、宣传与文化

第十二条 节能减排相关教育课程设置

1.设置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类公共课程。

2.建立节约型校园示范基地。

3.建立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互动机制。

4.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

第十三条 学生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形成行为节能良好氛围。

1.行为节能奖惩机制。

2.校园节能宣传小贴士。

3.网站与其他宣传途径。

结语

各学校和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节约型校园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以上八个方面要求,充分领会精神,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作为学校环境育人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将节能减排和绿色生态意识全面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让节约型校园在全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绿色校园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咸阳师范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陕 ICP 备 05001587 号 建议使用 IE6.0 1024x800 以上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