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天山净土 守护塞外“雪莲”
——访2001届校友新疆阿克苏市教育局副局长王能靠
一张车票,连接至遥远的新疆阿克苏;一支粉笔,书写下数年的教育故事;一腔热血,执着浇灌祖国西北的花朵。因一次偶然的机遇,王能靠与新疆阿克苏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那里扎下了根。近日,已是新疆阿克苏市教育局副局长的王能靠校友再回母校,向我们讲述他在新疆那片土地上的点滴故事,以及不得不说的阿克苏。
细心打磨创教育佳绩
2001年,刚从我校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毕业的王能靠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他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三秦大地,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新疆阿克苏。在他看来,天山雪、昆仑玉、千里黄沙、百里绿洲,新疆是一个有魅力的地方,是一个真正能够锻炼人的地方,是一个能够磨砺人的意志、能更快地促使人成长的地方。他谈道,初到阿克苏市第三中学,为了让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适应新疆的环境,学校先安排他做一些文案工作。阿克苏的酷暑夏日配上枯燥无味的文案,这无疑是对耐性的极大考验。然而决定克服困难的王能靠,积极主动去适应各种挑战。在那段燥热难耐的日子里,王能靠感受到了来自身边同事和学生们的温暖。在那里工作的老师来自天南海北,他们大都是年轻时的援疆教师,在新疆一待就是几十年,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那片土地,这份默默奉献的精神也影响着王能靠。他也像这些老师一样,十几年来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岗位前沿。
刚开始,王能靠被安排代语文课,他用心备好、讲好每一节课。第一次月考他所带的班级,语文平均成绩在全年级排第四。初次代课能有如此成绩虽然值得高兴,但王能靠明白,他所带的班级与前三名的班级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差距。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他每每备课到深夜,常利用空闲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的月考中,全班语文平均成绩提升到全年级第一,即使如此,他也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再次定下目标,让自己所带的班级,不止是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他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并不断鼓励他们,与学生们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成绩提上去。终于将当时所带班级平均成绩提至年级前三,更值得一提的是尖子生优秀率提高到全年级第一!
2013年,时任副校长的他,致力于治理全校的学习风气。当年高考中,该校高考成绩位于全市前三。与此同时,在与其他学校生源素质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他带领着学校全体师生,努力缩小差距,高考文科平均成绩达到406分。优秀的成绩远不止这些,王能靠在教育上投注了很多心血,他的心血也在新疆这块热土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汲取养分做新领航者
王能靠从一名教师成长为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到现在的教育局副局长。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不断实践和勇于创新。
成功的关键与否,在于是否善于学习,是否善于运用,是否善于从中创新,当时时任副校长的王能靠从杭州学习培训归来,把杭州学校的许多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行政管理上“一个校领导负责一个年级”的借鉴,把学生课间跑操的做法搬到校园,教务处在管理上对智能化、专业化软件的运用等,都使得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如虎添翼,效率递升。并且使杭州市与阿克苏高级中学合力办成国内中学首家远程控制的天文台,激发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2014年,他荣获“杭州市援疆人才传帮带工作创新大赛”一等奖,同年被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阿克苏地委组织部授予2014年度援疆人才传帮带“十佳”帮带对象称号;2015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文学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在2015年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他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揭开木星神秘光环”的课题,并取得二等奖的佳绩。
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为一名老师能够被其他同行肯定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被学生尊敬、爱戴便是一大幸事。2012年的那次公开课,他作为试讲人,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他大胆地用“矛盾”、“冲击”等思想,引发学生思考,获得一致好评。然而就在第二天,当上海的专家讲授公开课时,课上与他所讲的内容思想不谋而合,这一下让他的名声大噪。能够让自己的同行认可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荣幸。师者,以德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他提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的才是最好的”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与学生多打交道沟通,才会更加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经常谈到,在与学生交流的这些年里,从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自己也收获良多。
满载星辉伴一路前行
王能靠也凭着多年努力与勤奋,获得丰厚的成果。他多次被学校评为校级先进教师;2005年,毕业仅四年,他便成为了新疆自治区年轻的高考阅卷者;2006年,他进入北大进修历史教育专业,从而结识了更多优秀的教师,对他今后的教育生涯有着很大的帮助;2008年,他代表阿克苏地区参加自治区历史课堂优质课比赛,获得自治区二等奖;2010年,他制做的课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课件》荣获自治区一等奖;2012年,他被阿克苏人民政府授予“阿克苏市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他又被授予“阿克苏市学科带头人”和“阿克苏地区骨干教师”称号。此外,他撰写的论文《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荣获国家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他还在“新疆华春杯,书写经典,传承文化”活动中获得阿克苏市教师组一等奖。
以青春岁月去拼搏付出,用青春热血来默默奉献,所得的硕果必将滋润人心。当问到在教学中遇到的故事时,王能靠老师微笑着说道:“我没有想到,每逢教师节总会有几个同学给我送上贺卡,他们不是学习最好的,恰是当时我带的班级里学习不是十分好的学生,这一点让我觉得很诧异。没想到时过多年,他们还能记得我。”其实这与王能靠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据了解,他经常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天性,让其选择自己的爱好发展。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能更好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终身受益。
惟愿未来开灿烂花朵
从毕业到现在,王能靠副局长多次返回母校,招聘优秀的母校毕业生去往新疆工作,给年轻学子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他说作为校友,每当踏进校门他都有别样的感受,看到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母校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母校越变越好,自己也是非常高兴的,母校荣,则我们荣,我们好,则母校兴。
提起母校,王能靠副局长满是幸福的回忆,经常提到了给他代课的庞士让、雷依群老师等等。同时,他谈到自己受教于这些优秀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并非只有专业知识,更多的也是优秀教育的方法。“从老师身上汲取经验,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去教育自己的学生,如何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他说他对当年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记忆犹新,学习到了对知识的形象讲解,这也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
“一代青年,一种想法,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未来能有多远,未来不就在自己的脚下吗?路在四方,也在前方。”他在谈及对于青年学生的建议时说到。就业路上,需要的是先就业再立业,不要眼高手低,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好,要刻苦勤奋。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现在的毕业生要打破惯性思维,不能以自身的才能去选取岗位,要努力把自己打磨成适合岗位的人才。同时,要把自己培养成与众不同的人才,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上。”
花开硕果,必以桃李相报。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满是怀念。但同时,他也对未来充满希望。王能靠副局长长期工作在新疆教育的第一线,带领我校优秀师范毕业生,扎根于新疆教育,用青春与热情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他真心地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也祝愿在新疆那片土地上,王能靠副局长能够继续坚持他的教育理念,让梦想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