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红色文化与传承革命精神,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与时代特征,我院文博2301班在惠萌、魏唯一、李嘉欣、代剑磊四位老师带领下赴延安、铜川、渭南等地开展为期三天的“中国近现代史革命遗址”考察活动。每一处革命遗址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旨在鼓励引导青年增强“四个自信”,踏寻红色印记,不忘初心,牢记时代使命。
5月8日上午,我院师生举行了课外见习的动员大会,王颜副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外出考察的注意事项,强调服从带队老师安排,不随意掉队,注意个人健康与财产安全,提醒大家见习期间认真学习,领悟革命精神。

5月14日6点半,文博2301全体学生伴着清晨的曙光正式踏上红色文化考察调研之行,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迹,了解革命先烈,认识红色文化,熟悉革命精神,从中感悟党的苦难与辉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5月14日上午,队伍首先到达黄帝陵。黄帝作为华夏始祖,在抗战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曾各派代表前往黄帝陵共同祭奠。毛泽东在《祭黄帝陵文》中宣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成为昭告列祖列宗、团结抵御外侮、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铮铮誓约,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月14日下午,队伍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不断激励着每一代年轻人持续奋斗、保家卫国的决心。本次壶口瀑布的见习实践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

之后,队伍到达了南泥湾,参观了纪念馆与党徽广场。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5月15日上午,首先前往枣园革命旧址,参观革命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居住旧址,枣园作为曾中国革命指挥中心和总后方,中共中央在此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代表大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

紧接着见习队伍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在杨家岭的革命经历与丰功伟绩。在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5月15 日下午,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里面陈列的红色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的发展,其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北十三年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令人心生肃然起敬。

随后又来到王家坪革命遗址。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5月16日上午,见习队伍来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有着起承转合的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下午,我们又来到了富平,先后参观了习仲勋的故居与陵园。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期间,我院同学积极配合富平交警,宣传交通出行的安全事宜与注意事项,彰显了咸阳师范学院学子优秀的精神面貌。

为期三天的中国近现代见习之旅结束,虽然较为短暂,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以及革命伟人的光辉之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宝贵的财富,通过此次见习,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仅提升同学们对近现代史、党史、革命史的了解,而且坚决贯彻了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观念,让大家走出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