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84年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2009年1月更名为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2015年11月与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2022年7月历史文化学院重建。2024年9月获批文物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研究员担任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 学院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15人,形成了年轻化、高学历的教学科研团队。历史文化学院秉承“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教风,建院系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后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青蓝人才”3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学术带头人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

  • 学院现设有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先后获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特色课程3门,校级“金课”3门,出版教材多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赛教活动,成绩优异。全部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

  • 学院学科建设根植古都咸阳,秉承“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治学传统,凝练优势特色方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历史文化学院为陕西省考古学会理事单位,拥有刘庆柱社科名家工作室、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优势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刊《秦汉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博物馆等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秦汉考古、关中帝陵区历史环境变迁、汉唐帝陵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级项目5项。近五年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23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出版专著8部。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咸阳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出版《秦汉研究》22辑,发行至全国30多个省市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 学院建有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资料室、文物修复室,购置了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实验仪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育人基地,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市文物局、韩城市人民政府等15个政府、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签订了《校地(企)协同育人创新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新建教育实习基地80余处,实践育人条件在全国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学生在各类师范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斩获大奖,近年来学生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