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古代月氏与贵霜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学术讲座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次
2025年10月23日下午,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作“古代月氏与贵霜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报告由咸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联合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报告以月氏遗存探寻为核心切入点。针对《史记》《汉书》记载的月氏“敦煌、祁连间”故地之谜,王建新教授结合月氏人的生活习性,依托考古调查与发掘成果提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月氏人主要活动于以新疆东天山为中心,涵盖今新疆东部、蒙古国西南部、内蒙古西部及甘肃西北部的广阔区域。
随后,王建新教授详细阐述了中亚跨国考古的突破性成果。作为首位进入中亚开展考古工作的中国学者,他带领联合团队创新采用“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范围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确认乌兹别克斯坦撒扎干遗址为康居文化遗存。团队通过分析苏尔汉河流域拉巴特竖穴墓道偏室墓的形制、随葬品组合等特征,发现其与东天山月氏遗存高度契合;且这类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文化特质的墓葬,在年代上与文献记载的月氏西迁时段完全吻合。
报告核心聚焦月氏与贵霜的关系研究。鉴于苏尔汉河流域是农业人群与游牧人群的交错地带,考古工作在此发现了两类关系密切却分属不同人群的文化遗存——游牧型与农业型。这一关键发现颠覆了“贵霜是月氏分支”的传统主流观点,王建新教授据此提出“贵霜源自希腊巴克特里亚后裔”的全新认知。
最后,王建新教授就丝绸之路研究分享了独到见解。他指出,丝绸之路研究需建立东方视角与东方范式,要通过跨国联合考古实践,强化丝绸之路研究的中国话语权;同时构建“考古—遗产—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培育大批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的新型考古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夯实文化根基。
院长王永飞在总结中表示,本次报告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对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人员及历史文化学院5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