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

发布日期:2025-10-27浏览量:

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咸阳师范学院全体师生怀着高度的政治热情,密切关注全会盛况,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成为校园里热议的焦点。

共识在凝聚,力量在激荡。广大师生深刻体会到,全会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锚定了航向、规划了路径,倍感光荣,使命在肩。他们纷纷表示,要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奋斗和学校发展融入国家伟业,把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各环节、全过程,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咸阳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校党委书记 王长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战略擘画、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校党委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会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这为高等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作为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的地方师范院校,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聚焦全会重要战略部署,认真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务实推进规划实施。要深入探索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不断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服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咸阳师院的智慧和力量。

面向新征程,学校要紧扣“国家所需、陕西所盼、地方所能、学校所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教育强省建设大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培养核心职能,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协同,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定朝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行,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全校上下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勇担使命,共同谱写咸阳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 校长 李佼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咸阳师范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将其全面融入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优化学科布局,彰显师范底色,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突出学科引领,深度融合咸阳历史文化资源与产业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学科体系。创新育人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完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建强师资队伍,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充分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能级,在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展望“十五五”新征程,咸阳师范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实举措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咸阳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党委委员 党委组织部部长 姜村: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我们擘画了未来五年国家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催人奋进。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严格遵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以党的全面领导为首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学校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发挥在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政治核心与思想引领作用。要充分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校培训等载体平台,深化学习、推动实践。同时,积极实施“一院一品”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推进“党建+育人”模式不断深化融合。坚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建立并形成科学有效、契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机制,积极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等的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党的全面领导,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咸阳师院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学生工作处处长 段力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阐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作用。作为高校学工部长,我深切体会到,这一战略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指引,更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核心抓手。 学工系统须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服务"三大强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一方面,以"教育强国"铸魂,通过深化"大思政课"和主题教育实践等,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另一方面,以"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赋能,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激发创新潜能,引导学子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前沿,在解决真问题中锤炼实践本领;同步加强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推动全会精神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年将个人追求融入科技自立自强大局,为教育强国强基、为科技强国育才、为人才强国聚能,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教务处处长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 民盟咸阳师范学院主委 崔颖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我校师生和民盟盟员中引发热烈反响。作为一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我尤为关注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这为我校优化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主动对标国家需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教育强国建设输送更多“大国良师”。同时,作为民盟基层组织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此次全会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意义。民盟作为参政党,应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教育、文化等主要界别领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作出应有贡献。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师范教育创新发展和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强大动力与实际行动。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人事处处长 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 韩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其中“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部署,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使命高度契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部门,必须将政治标准贯穿教师引进、培育、考核、晋升全链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入工作各环节,让教师成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家谈到,教师是兴教之源、立教之本,只有建强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为“十五五”时期高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围绕全会精神落地见效,部内形成共识性实践路径。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将深化“第一标准”落实机制,完善教师思政与品德学风评价体系,通过典型引领与规范约束,引导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筑牢育人灵魂根基。在能力提升上,将对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大时代要求和咸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优化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专项研修、产教融合实践、国际交流等载体,强化教学能力与科研创新赋能,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精准衔接。在制度保障上,将聚焦教师成长痛点,完善全职业生涯支持体系,推动青年教师长周期稳定支持成为现实,让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以制度之力推进教师治理现代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师资根基。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汪生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十五五”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科学编制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精心谋划“十五五”时期学校的发展任务,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校规划与学科、研究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学研究处副处长 李怀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做了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地位更加突出。我校科研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努力培育创新文化,持续拧紧科研工作链条,强化“六个节点”建设。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和重大需求,强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根据地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产出一批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大成果。深化“三项”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以创新效能,实际贡献为导向,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水平,推动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咸阳师范学院智慧和力量。

外国语学院院长 肖春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发展宏图,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引擎,为高等教育革新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地方基础教育英语师资供给的核心支撑端,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立足学校“三步走”战略,深怀使命担当,以高站位融入国家战略与区域大局。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外语与人工智能、国际传播、区域国别研究深度融合,培育师范底蕴鲜明的新增长极。强化有组织科研,深耕秦汉文化国际传播,提升学术创新与社会贡献能级;勇立智能潮头,构建智慧教学体系,淬炼学生语言功底与师者素养,厚植全球胜任力。新征程上,学院将凝心聚力、奋楫笃行,以昂扬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用外语学科的智慧与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增光添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曾永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精神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规律,为新征程上接续奋斗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与行动指引。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组织全院师生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我们将立足学科优势,把全会精神系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与话语体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斗争精神,在感悟“十四五”成就中明晰责任,在把握“十五五”部署中找准方向,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计算机学院院长 张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调加快数智技术创新与教育融合,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师范院校计算机学院,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全力推进新获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我们要精准对接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需求,响应“聚焦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部署 。学院将构建“技术核心+教育特色+伦理规范”课程体系,设立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中心,强化算力、算法与教学设计交叉训练 。深化产学研协同,联合地方教育部门研发智能教学套件,落实全会“科技与民生融合”要求。我们将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培育“懂技术、通教育”的复合型人才,让全会精神转化为支撑教育强国的坚实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毛红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启的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意义重大。以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是各个行业和领域“十五五”期间的重要目标。2035年,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十五五”期间,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就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政策保障。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些内容都充分彰显了我国建成教育强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强教必先强师”,作为教师教育者,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崇高使命,做优做强教师教育,既要有“学以成师”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也要加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更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发挥师范院校的引领和影响。